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0(报告解读丨2023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新动作?)

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到,2023年,要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

报告提到,要深化重点领域协同联动。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实现“交钥匙”医院项目竣工交付、京雄高速全线通车。统筹落实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发展任务,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等产业协同项目发展。深化京津冀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环境共建,推进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推动环京绿色生态带建设。促进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三地交通、生态、产业和公共服务四个领域快速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始于2014年,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北京、天津、河北,对首都【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北京出现大城市病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从而作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三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自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协同办)。三地协同办在中央协同办的指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从规划编制、转变观念、打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开始转变。北京从集聚功能求增长转向了协同辐射谋发展,先后实施了两轮非首都功能疏解;三地也从“各说各话”转到了协同发展的话语体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规划、标准、政策、管理等四个方面逐步实现统一,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地在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交通方面,京张高铁、京雄高速都已经建成开通,“【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轨道上的京津冀”越来越近;三地开展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成果十分显著,河北与京津跨境河流横向生态补偿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

在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北京从“一城独大”转向“一核两翼”,中心城区不再“摊大饼”,把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两翼”,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时,从谋划蓝图向重点突破转变,在交通、生态、产业和公共服务四个领域实现了快速突破。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被赋予“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天津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及雄安新区的建设,在产业的协同对接【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区域的协同创新、体制的协同改革、基础设施的协同建设和社会的协同治理等方面,发挥天津的独特作用。

比如,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注重与北京、河北形成有效衔接、错位发展,北京注重自主创新,像产业孵化、产业大规模拓展即可由天津与河北衔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港、智慧港,会同河北周边一些港口共同打造世界级港口区,天津港将作为北京和雄安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

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对接京津,服务经济,加快发展。截至去年三季度,河北省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近4万家。

去年底发布的《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况评价报告》显示,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互相支撑作用明显。从重大战略区域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知识产权发展指数高于其他区域,其中,京津冀地区发展指数为84.31,知识产权运用效率方面成效突出。

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统筹发展

北京市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中提到,要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为三所“交钥匙”学校开学做好保障,实现医院项目竣工交付,实现京雄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支持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

着眼于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统筹落实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发展任务。加快打造一体化交通体系,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京哈高速拓宽改造、国道109新线高速、承平高速等工程建设,推动进京检查站优【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化布局,开通更多通勤定制快巴线路。

清单中还明确,要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在津冀两地转化应用。落实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等重大项目发展。

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推出一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推动京津冀三地自贸区协同发展,联合举办京津冀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

清单同时提到,深化京津冀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生态环境共建,推动永定河平原南段(一期)工程主体完工,深入推进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共同行动、官厅水库生态修复和库区协同保护,研究建立京冀水源保护林经营抚育政策机制,推动环京绿色生态带建设。

促进教育、医疗等基本【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优质康养资源向环京地区延伸,试点开展中职学校跨省市“3+2”联合培养,推进就业信息和社保转移接续互通、人才资质互认。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曹晶瑞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