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绣女在精心刺绣。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卜瑜 通讯员邓雄华、林遥轩、赵天金摄影报道)一度濒临失传的瑶绣,有了年轻的接班人;曾经口耳相传的古老技法,有了通俗易懂的普及教材。在韶关市乳源县近日举行的“非遗时尚·绣美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上,一本《瑶绣实用教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本教材由乳源民族实验学校教师、瑶绣传承人赵艳芳和赵晓芳共同编写,历时八年完成,现已发行1万册并送进校园,成为中小学生认识瑶绣、了解瑶绣、掌握瑶绣技艺的重要教材。 汉史料对瑶族刺绣已有记载 瑶族刺绣是乳源瑶族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极富代表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并于2018年列入国家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瑶族刺绣历史源远流长,秦汉时期瑶族便已知用木皮制作服饰。早在汉代,史料对瑶族刺绣已有记载。流传的始祖盘瓠传说中就有记载瑶人刺绣。《后汉书》记载华南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衣斑斓”。隋唐时期已出现瑶族绣花裙。宋代瑶族刺绣技艺十分纯熟,明末清初已达鼎盛。 目前,乳源瑶族服饰主要分为3个流派,其中以必背镇、游溪镇(中心洞、大村、杨梅浪一带)、东坪镇茶坪村为代表的深山瑶流派最为古朴素雅,瑶韵盎然,体现了原生态瑶族文化的庄重之美。以原柳坑镇地区为代表的流派具有深山瑶文化向浅山瑶文化演变的特征,体现出简约之美。以东坪镇新村村委、东田村委等为代表的流派则体现了瑶族文化与客家文化的深度交融特征,反映了瑶族服饰从习俗需要到审美需要,从单一文化形态到多元文化交互共生的历史演变。 《瑶绣实用教程》以反面直行挑压针法、综合绣法、反面“井”字交叉绣法3个篇章全面、详细介绍瑶族刺绣各类形纹的绣法,并以瑶绣作品赏析的形式带领读者进入瑶绣原生态作品绣制、瑶绣服饰设计以及瑶绣文创创作的实践天地。教材由简到繁、深入浅出、层层递进、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教学实用性和实践操作性。 该教材的出版发行,是乳源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推动瑶绣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乳源深化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特色亮点,对巩固提升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成果,全面推动“非遗进校园”具有关键作用,为瑶绣文化进一步走向大众、走进人们生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