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咸宦海见闻录》(从《道咸宦海见闻录》中,才能看官场有多腐败,而且已经病入膏肓)
《道咸宦海见闻录》为清朝道光年间进士,布政使张集馨个人所作之自叙年谱。实际上就是他从考中进士到致仕罢官时期的官场见闻。其自传读来就像是一本黑色幽默的小说,然而这些事都是发生在作者身上的真实事件。可惜丢了一部分,此书就是集中了道光咸丰时期官场的陋习,用他自己话来说就是“贿赂公行、政由贿成”、“巧立名目、横征暴敛”、“陋规馈赠,相沿成习”。
张集馨个人能力,道德操守都相当的不错,他翰林院出身,而后外放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此后三十年间在山西、福建、陕西、四川、甘肃、河南、直隶、江西等省任职,官声也算不错,算是一个干才。他一生最大遗憾就是没有当上巡抚。当官的时候三次被弹劾。在同治四年,张集馨在6【资 ;源 之.家.】6岁时最后一次弹劾,他被革职永不叙用。致仕之后,张集馨把一切都看得很透。所以他在自己的日记里啥都敢写敢说。他将在官场的所见所闻都写在了《道咸宦海见闻录》,此书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当然他写的时候,也没有给别人看的意思。
张集馨第一次被人弹劾是因为琦善出兵打仗时他负责粮草后勤。由于琦善打了败仗,他跟着倒霉被充军,第二次被弹劾更搞笑,他的上司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桂良(恭亲王奕訢的岳父)问他借钱,这钱自然是有借无还,所以张集馨严词拒绝,桂良以“不听调度,滥用帑金”为由将张集馨弹劾,二次充军。第三次,是因为当时太平天国造反,当时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弹劾他供应粮饷不及时,延误战局,又被革职。
在书中,张集馨描写【资 ;源 之.家.】了大量的他与各级官员的人情往来,勾心斗角,虽然没有具体描写官员的贪赃纳贿,但其中潜规则却使得满清的官场更加黑暗,而对此,张集馨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把这一切都当成正常的官场往来,窥一斑可见全豹,从这些小事情就可以看出清代的官场有多腐败。下面就看看张集馨记载的这些平凡的事情。
当时有的官员以陋规敬上级以求晋升、庇护、任务或资源分配帮助并且以正式制度掩盖(将陋规称为办公费用),以银两接待检查人员以求庇护,有捕快、八旗养寇自重和大盗沆瀣一气,有官员之间互相提携亲属,有前任官员欠下亏空后任官员帮助弥补(流摊)的非正式规则,这都是共谋。裙带是指帮助自家亲属,尤其是在晋升方面。《见闻录》中经常可见。
某某知县【资 ;源 之.家.】是一省乃至朝廷大员的亲戚,某某知县和京中某家族经常走动,形成了一张张巨大的关系网。而逆向淘汰是指上级察觉到寻租后,要求上级自行整治,结果上级反而借此寻租打击,与上级共谋的下级即使寻租也不受罚,未与上级共谋的下级即使没有寻租也会被受罚。
就连张集馨自己也不能免俗,在道光二十五年,张集馨被补缺陕西督粮道,这个职务号称:“天下道府第一肥缺”,但是他人还没出发,在京城送的“别敬”就高达17000两白银。张集馨在北京四个月,就是等待吏部HR的人事任命。在此期间的一切费用都得自费,现在任命下来了。根据当时的潜规则,必然要打点朝中官员。但他的银子也用完了。只好大举借债:于是张集馨托朋友在广东洋行贷款九千两,年【资 ;源 之.家.】息九厘,向山西钱庄借款五千两。向三个同僚(同科进士)借了两千两白银。也就是说这1.7万白银,张集馨都送礼了,没有一两银子花在自己身上。张集馨在书中对此深恶痛绝,但又无可奈何。
这些官员之间的潜规则都有着一系列规矩。分别被称为,“别敬、炭敬、冰敬”。此“三敬”便是这种潜规则的的主要形式。炭敬(冬季)和冰敬(夏季)是外官每年两次的常课。外官因迁调而进京述职,或京官外放为地方官临走向相关官员告别,都要赠送财礼,这就是别敬。
张集馨这个陕西督粮道的职责就是主管军粮的征收与发放,同时兼管的地方粮食的调拨事务。当时的粮道辖有东西两座粮库,从头年五月开始征收,到第二年上报奏销,共计征收大米、小米、豆类、麦子约二【资 ;源 之.家.】十万石。八旗兵的粮食按月发放,绿营兵的粮食按季发放,每年大约发放军粮十九万多石。陕西粮道之所以被视为肥缺,就是因为有这将近一万石粮食的盈余。所有官员都可以上下其手,大肆贪污。
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42斤,一万石就是142万斤,按照当时的的规矩。张集馨就算不贪不占,按照潜规则获得十几万两银子都是平常事,属于不合法但也并不违法的灰色收入,装进了腰包完全不用担惊受怕。至于贪污,自古以来就是上不封顶,无足为奇。张集馨自然收银子,他不收也没人相信。因为他还要把收到银子孝敬上级,他不收就得拿自己的银子。比如给陕西巡抚以及西安将军银子是分四季来送,每季白银一千三百两。陕甘总督那里则是按“三节”致送,每节白银【资 ;源 之.家.】一千两,但这笔银子不用张集馨个人出,是由粮道衙门派下人专程送到陕甘总督的衙门。张集馨是个有名的清官,一个清官尚且如此,大清那些贪官还不把百姓往死里折腾。
张集馨在任上的时候,自然也有官员的相互往来。遇到来往西安的各省官员都要地主之谊,按照潜规则标准,彼此见面需要:戏曲两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还要每人几百两盘缠。
道光三十年时,50岁的张集馨被吏部HR调任陕西布政使,此时走在半路张集馨接到朝廷的邸报,68岁的道光皇帝驾崩,张集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他在书中写道:“惊悉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五中催裂”。可以说,张集馨能够从翰林院被外放知府,步步高升,完全是因为道光皇帝慧眼【资 ;源 之.家.】识珠。张集馨是道光亲自选拔的官员,君臣二人有过多次见面详谈。
张集馨在外放陕西布政使的时候,道光帝亲自与这位副部级干部面谈,在召见张集馨的时候,道光帝直言对张集馨说(大意):“我亲自向吏部提议你外放,你的能力,见识,学问都不错。但当地方官与当京官不同,所以你要认真工作,不要辜负了我的希望”。虽然张集馨是皇帝亲自提拔的官员,但给吏部的银子也是一两不能少,如果不给或者少给。张集馨这个布政使根本当不好。对于这一点,道光皇帝也是一清二楚,但这个潜规则也不能打破。而最初道光帝刚刚登基的时候,曾经意图打击这种政治陋习。但始料不及的是,朝臣和封疆大吏几乎都对陋规改革持否定态度,对此,即便的皇帝也无法更改。
总体【资 ;源 之.家.】来看,内部腐败无法解决,外部危机毫无应对,是此后大清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甚至是没有之一。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请尽量登录购买,防止付款了不发货!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