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是什么病毒引起的(鸭病毒性肠炎(DVE)俗称鸭瘟的分析诊断和防控措施)

鸭病毒性肠炎(DVE)俗称鸭瘟,是鸭、鹅和天鹅等(雁形目)的急性疱疹病毒病,特征是虚弱,口渴,腹泻,病程短,死亡率高;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淋巴系统均有病变。由于本病可以将群体易感水禽致死,因此备受关注。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流行病学,可初诊为鸭瘟。利用鸭病毒性肠炎抗血清进行中和实验可确认病毒。本病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控为主。

一、历史

本病于1923年首次在荷兰被发现,开始被误认为是禽流感,直到1942年首次提出鸭瘟这一名称,并确认其是一种不同于禽流感的新病毒病,之后在许多其他国家都确认发生该病。黄引贤等于1959年首次报道了其在我国的存在。1967年,饲养在纽约长岛的商品代【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北京白鸭中出现鸭病毒性肠炎,在野生水禽中也可分离到。净化家养北京白鸭的病毒性肠炎已获得成功。近年DVE的研究进展较慢,发病和流行有日趋严重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二、 发病

野生的或家养的鸭、鹅和天鹅等(雁形目)禽鸟都会患病,所有年龄群和许多品种都易感。而多数成年禽鸟受侵袭。据报道,蓝翅野鸭最易感,针尾鸭不易感染。在我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法国、比利时和印度等国均有本病发生的报道。因为野生水禽具有迁徙的习性,因此,鸭病毒性肠炎可能发生在其他具有迁徙性水禽的国家。

三、病原

病原为疱疹病毒,毒株间在致病性上有差异,但免疫原性相同。病毒粒子无血凝性,这点与具有血凝性的新城疫病毒和禽流感病毒不同,【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可作为诊断的鉴别方法。本病毒在9~14日龄鸭胚绒毛尿囊膜中或鸭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良好。开始时病毒不能在鸭蛋中直接生长但可以适应这个环境。在雏鸭中同样可以分离到该病毒,雏番鸭最为敏感。该病毒粒子可在多种宿主细胞中产生核内包涵体。

四、 流行

本病毒可通过与易感禽的接触或通过与污染环境(尤其是水源)的接触而直接或间接地水平传染。自然感染仅限于鸭、鹅和天鹅。野鸭带毒时间可达一年之久,也有证据表明带毒禽鸟在应激的情况下会间歇性排毒,进而感染易感禽鸟。发病禽鸟可以出现病毒血症,因此寄生于禽鸟的节肢动物也可以是传染媒介,然而这一传播方式还未经证明。报道本病在实验时可发生垂直传播。

五、 症状

商品雏鸭感染的潜伏期【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为3~7天。发病鸭表现腹泻,有血迹,脱水,喙周围发绀。1~5天后死亡。种蛋鸭产蛋量突然下降25%~40%,持续高死亡率。病禽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虚弱,共济失调,畏光,眼睑粘连,流涕,极度口渴,阴茎下垂,水性腹泻,很快疲倦,不能站立。头下垂、翅膀伸开下垂,会出现震颤。通常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5%~100%不等,大多数禽出现临床症状后死亡。野生水禽有相似临床症状。它们通常隐藏自己,死于近水的植被中。

六、病理

许多部位都表现出血症状,体腔、肌胃、肠内出现积血,肝脏、消化道黏膜(包括食道连接处)、心脏、心包膜、卵巢等通常表现出血。若患有重度肠炎,则可见在食管、盲肠、直肠、泄殖孔、法氏囊内形成厚的硬壳【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雏鸭食管黏膜脱落。肠黏膜上有环形带状或斑点状出血或坏死,脾脏通常表现正常或者萎缩。开始肝变色并有出血斑。后来出现黄疸,包括散在的小的白色斑点,也可以有出血。镜检发现在变性的肝细胞、肠道上皮细胞,网状内皮细胞中存在核内包涵体。

七、诊断

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流行病学,即可高度提示为鸭瘟。如果有核内包涵体或者利用荧光抗体检测技术证明组织内有病毒则进一步加强诊断的准确性。可利用鸭胚进行病毒的分离和培养,病毒最初在鸭胚中生长,但不能在鸡胚中繁殖。利用鸭病毒性肠炎抗血清进行中和实验可确认病毒。回顾分析,及时对急性期和恢复期鸭进行皿清检测,若鸭瘟病毒抗体滴度上升即可确诊鸭病毒性肠炎暴发。

鸭病毒性肠炎应与【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鸭病毒性肝炎、出血性败血病、新城疫、禽流感、球虫病和其他可引起肠炎的疾病区别开。

八、防控

养殖户应避免家养水禽与野生水禽共栖或者接触。做好检疫和卫生消毒工作,预防疾病发生。怀疑发生疫情应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联邦政府及时制定出控制疫情的措施。对商业饲养的水禽,曾经采用屠宰与赔偿相结合并采取隔离措施来控制疫情。目前,屠宰与补偿已经中止,政府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接种疫苗。活的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均可预防本病,但在使用前应获取动物卫生防疫部门的批准。大多使用都未得到授权。美国已建立对鸭病毒性肠炎的检测监控系统,疑似暴发的疫情需通过政府官方或者联邦诊断实验室进行处理。本病治疗尚无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做好防控为【资源之家】每日免费更新最热门的副业项目资源主要管理手段。

作者简介:田翠苹 兽医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