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有多少年历史(一座有两千一百年建制历史城市,谈今论古话广西河池宜州)

宜州历史的变迁:

河池市宜州区位于广西西北部。黔桂铁路、汕昆高速、323国道和龙江(河)过境。辖9个镇和7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庆远镇,总人口66.51万左右。

有2100年建制历史的宜州,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太多地名更变。从秦始皇统一中国设定周县,就是宜州建置之始,从古至今,特别是宜州的属地、行政职能管理一直改变到现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在1950年2月,庆远专员公署更名为宜山专员公署,县属宜山专区,为专区所在地。1958年7月19日国务院,宜山专区更名为柳州专区,驻柳州市。县治改为庆远镇。1965年7月,成立河池专区,宜山属河池专区。1971年,广西各专区更名为地区,宜山县属河池地区,199【资源之家】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县级市,属河池地区,所辖各乡镇不变,由河池市代管到现在河池市宜州区,宜州是一个不断变迁的地方。

宜州人杰地灵有历史故事:

在古代宜州交通到处咽喉,属于政治、军事重镇,根据宜州庆远镇附近的山势地理位置在宜州碑刻石提到《宜州铁城颂此地“襟江带河,有关中百二形胜”,而被称为“铁城”在历代王朝对治理宜州尤为注重,宋宜州知州张宗【提名记】写到“江山险峻、人风犷唳”、“赋入无几,盐运艰关,财计兵力皆不逮。苗瑶错居,情伪滋甚”古代统治者对宜州的持政人选颇费思考,州持政者皆由诸王、大将军调任,足证宜州的刺史文治武功绝非等闲,历代官府不少显要名流或因任职、迁谪,或因【资源之家】考察、羁旅而流寓县内,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大书法家、诗人黄庭坚,地理学家徐霞客,清朝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南京事变后引兵退回广西,曾在宜州驻军8个月,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和广州黄埔军校广西分校曾整体搬迁到宜州办学,据《庆远府志》、《宜山县志》初略统计科举考试其中有进士41名、举人255名、贡生386名,中国历史上能连中三元的只有13名,宜州冯京状元是其中之一。

宜州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庆远府志.食货志》记载,在古代宜州由于是当时官府重要驻地,加上地理自然条件优越,商业繁荣,成为川、贵、广西、广东商品的集散地,商贸集市非常繁荣,在古代宜州作为州府所在地,也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引进发达地区农业技术促进本地【资源之家】农村经济的发展,1980年1月中国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当年就产生于原合寨生产大队的一个自然村–果地屯,合寨因而被称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

宜州的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有过辉煌过,当时国家和广西政府在宜州投资了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企业有玻璃钢厂,机床厂、轴承厂、维纶厂、配件厂、糖厂,氮肥厂等等,在当时计划经济时代,这些支柱企业带动宜州经济蓬勃的发展,宜州的工业经济在当时自治区所属县份来说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广西经济发展最好的县份,随着国家经济改革开放,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下,由于各种原因问题,宜州的经济与周边地区县市区发展对比,发展比较缓慢,过去的辉煌不代表现在的进步,从横向对比,宜州经【资源之家】济已经落后于其他地区部分县市,是什么原因造成?

发展中的宜州:

在宜州论坛看见一个帖子,曾经有一位教授到宜州考察说到,宜州是座悲情的城市,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根据现存有宜州历史碑刻石提到《宜州铁城颂》;此地“襟江带河,有关中百二形胜”,而被称为“铁城”。宋宜州知州张宗【提名记】写到“江山险峻、人风犷唳”、“赋入无几,盐运艰关,财计兵力皆不逮”。“苗瑶错居,情伪滋甚”。说明宜州当时的基本情况,古代统治者对宜州的持政人选颇费思考,州持政者皆由诸王、大将军调任,足证宜州的刺史文治武功绝非等闲,还有一首流传已久的童谣,像一个古老的咒语,游荡在古城的上空,“铁链锁孤舟,金龟水面游。发财不到老,当官不到头”。【资源之家】种种说法难度会是真的吗?

从古至今,宜州的地名和所属地管理、行政职能在不断改变,改置,一直到现在河池市宜州区。

也许是上天命运的安排,宜州市曾经错失申请独立成为地级市最好的机会,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来说,一个地方管辖、设置权经常不断折腾变换,没有一个长久安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难以有可持续发展前景。从上面的宋宜州知州张宗【提名记】和近代,现代宜州发生太多的事件,可见自古以来这个地方民情复杂性,特殊的人文情况,不是一般普通官员持政者能够管理好和全面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从古话来说,宜州必须要有文武双全的人来管理,随着国务院批复河池市宜州市撤市设区和河池市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宜州将迎来新机遇和发展【资源之家】机会。

宜州桂西北中心重镇,中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要塞,汕昆高速公路、黔桂铁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宜州已形成了以制糖、桑蚕茧丝绸加工、化工、酿酒、冶金、机械加工、林木加工等多门类共同发展的工业格局,相信未来的宜州发展是越来越好。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