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1到5txt(毛选1.18《矛盾论》读书笔记)

一、历史背景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它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的思想。

二、主要观点和内容

(一)两种宇宙观

1、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资 ;源 之.家.】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

2、列宁说:“对于发展(进化)所持的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观点是:(1)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2)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统一物分成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而两个对立又互相关联着)。列宁说的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宇宙观。

3、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资 ;源 之.家.】于外力的推动。

4、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

6、一【资 ;源 之.家.】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二)矛盾的普遍性

7、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8、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9、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资 ;源 之.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10、新过程的发生是什么呢?这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三)矛盾的特殊性

11、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

12、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13、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资 ;源 之.家.】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14、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总是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的,而每一次的循环(只要是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都可能使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

15、我们的教条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就是,一方面,不懂得必须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别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才有可能充分地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地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另一方面,不懂得在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共同的本质以后,还必须继续研【资 ;源 之.家.】究那些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或者新冒出来的具体的事物。

16、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17、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教条主义者不遵守这个原则,他们不了解诸种革命情况的区别,因而也不了解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而只是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自以为不可改变的公式到处硬套,这就只能使革命遭受挫折,或者将本来做得好的事情弄得很坏。

18、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资 ;源 之.家.】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

19、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1)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客观地看问题,也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去看问题。(2)所谓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去看问题。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是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的,是不能做好所任工作的。(3)所谓表面性,是对矛盾总体和矛盾各方的特点都不去看,否认深入事物里面精细地研究矛盾特点的必要,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想动手去解决矛盾(答复问题,解决纠纷,处理工作,指挥战争)。这样的做法,没有不出乱子的。中国的教条主义和【资 ;源 之.家.】经验主义的同志们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方法是主观的、片面的和表面的。

20、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其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人们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21、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殊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个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都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资 ;源 之.家.】何矛盾的特性。

22、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所以,它是共性,它是绝对性。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23、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24、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资 ;源 之.家.】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结解了。

25、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26、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形成为一系列的曲折的斗争。斗【资 ;源 之.家.】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而一当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

27、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更就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2、同一【资 ;源 之.家.】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互为存在的条件,互相依赖);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互相转化、互相渗透)。这就是所谓同一性。

23、列宁说:“辩证法是这样的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资 ;源 之.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

24、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25、列宁说:“对立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时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26、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事物总是不断地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而矛盾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

27、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里我们又说,矛盾的斗争贯穿【资 ;源 之.家.】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28、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双方才取外部对抗的形式。

29、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

(七)结论

30、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

31、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资 ;源 之.家.】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32、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33、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他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34、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

三、感悟体会

《矛盾论》是毛选最精华的文【资 ;源 之.家.】章之一,也是贯穿整部毛选的思维方法,是构筑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战略战术等整个体系的底层逻辑、最基本的方法论。如果说《毛选》是教员的思想大厦,那么《矛盾论》再加上《实践论》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为更好地读懂这部著作,领悟这种方法,汲取其中的智慧,我想用设问并回答的方式,简明扼要地来说明。

1、世界的存在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研究的是“世界存在状态”的问题,其用联系的、运动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世界的存在状态,从而发现了三条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资 ;源 之.家.】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个规律的重要性非同寻常,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学习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刻地把握事物存在的状态、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我们创造条件、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向对立面发展转化。辩证法不能简单看作“以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更不等同于对人或对事“和稀泥”的态度。

3、什么是矛盾?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哲学上的“矛盾”概念,和普通人理解、现实中常用的“逻辑矛盾”概念不同,前者是既有排斥、又有共存【资 ;源 之.家.】,后者只有排斥、没有共存。

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因此,也可以说一切存在(不论是客观现象还是主观现象)都是矛盾的,因为一切存在都有内部和外部的对立统一关系。

4、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一切过程中,伴随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通俗来说就是,矛盾处处存在,时时存在。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不能漠视矛盾甚至掩盖矛盾,而要正视矛盾、研究事物,也就是要善于分析对立统一的关系,找到这种关系所联结的双方或多方是什么、分别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地位。

例如,张三、李四要过河,存在什么样的对立统一关系?张三、李四与河,首先是对立的关系,河阻断了张三、李四【资 ;源 之.家.】前行的道路;其次是统一的关系,没有河也就没有张、李过河的难题,没有张、李去对面的任务,也无所谓河的阻断。

4、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个事物具体的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通俗来说就是,矛盾处处不同,时时不同。

矛盾具有特殊性,这要求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研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例如,上面提到的,张、李与河的矛盾怎么解决呢?就要具体地分析不同的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

办法一:找到桥。

办法二:找到船。

办法三:在找不到桥和船的情况下,如果两人都会游泳,河不是很宽、很危险,游泳过去。

办法四:在找不到桥和船的情【资 ;源 之.家.】况下,如果张会游泳、李不会游泳,张先游过去,上对面找船来接李过去。

5、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第一层含义:矛盾着的双方(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第二层含义:矛盾着的双方互相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虽然相互对立,但仍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矛盾的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同一性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彼此相通,一方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另一方转化而去。

例如,上面提到的,张、李与河的矛盾,其同一性就在于双方互相依存,方向已经规定,张、李要么创造条件、实现了过河;要么没有形成条件,过不去河。【资 ;源 之.家.】

6、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性)?

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性)是指,矛盾着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反对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不仅促成事物量变、质变,还是事物朝同一性规定方向过渡的决定性力量。

例如,上面提到的,张、李与河的矛盾,其对立性就在于河阻断了张、李前行的道路,张、李要征服河的阻断。

7、矛盾法则或者说对立统一规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矛盾的斗争性或者说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同一性或者说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着的双方既斗争、又同一,构成事物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当中,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共同起作用的,只是不同条件下,双方占据不同地位。

只要是矛盾,就既有对立,【资 ;源 之.家.】又有同一。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在自己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过分偏向对立或同一,造成思维的片面性。我们要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才能实现思维的全面性。实现思维的全面性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而作为一门实践哲学,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8、矛盾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解决矛盾的方法有多种:

其一是,一方克服另一方,双方的地位发生转化,进而形成新的矛盾统一体。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会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地位的转化,原来次要的可能上升为主要的,原来主要的可能下降为次要的。

其二是,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不复存在;其三是,矛盾双方融合成新的事物。

其四是,对于矛盾的双方,一方既不能【资 ;源 之.家.】克服另一方,又不能将双方进行融合或者同归于尽的情况,解决的方法就是要使得矛盾双方协同运动,共同推进事物发展,一言蔽之,要使得矛盾和谐,矛盾缓和而不激化。

注:本文作者为“毛选爱好者分享者”赵先生,为本平台原创作品,喜欢的话可以点赞并关注一下,非常谢谢!毛选读书笔记将定期更新,祝愿大家一起感悟思想智慧,指导人生实践,迈向美好未来!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