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去年首破300亿元)
高州市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丰收景象。苏奕阳 摄
龙眼丰收果农乐。李益 摄
近日,《2023广东统计年鉴》(下称《年鉴》)发布。翻开农林牧渔业年度战报,茂名市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省21个地市中维持稳定增长,并以1130.02亿元“摘金”。其中,高州市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2.04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稳居全省县级市首位。
《年鉴》显示,高州农业不仅总量继续领跑全省,在各细分领域中表现也十分出色,全省农业第一大县的地位突出。农业总产值榜单第一、粮食产量全省第二、稻谷产量全省第一、水果产量全省第一、蔬菜产量全省第七……我们一起跟着《年鉴》,梳理2022年高州农业成绩单。
●邱【资 ;源 之.家.】茜 龙步云
成绩单1
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首位
《年鉴》显示,2022年高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02.04亿元,继续位居全省县级市首位。高州农业总产值何以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
农业是高州三大名片之一。高州,一个有着灿烂农耕文化的千年古郡,一个四季花果飘香、粮丰畜壮的丰饶之地,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农业大市。
高州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东北部是山地,腹部是丘陵,西南部是台地、平原,山清水秀,物产丰富。
高州山地面积377万亩、耕地面积91万亩,土壤肥沃,以一级土壤为主。高州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约22℃,年日照率35.6%以上。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30~1770毫米。水资源丰富,有全国大I型【资 ;源 之.家.】水库、库容11.5亿立方米的高州水库,总长度665公里的鉴江、曹江河等“一江十河”点缀在田园山水风光中。生态良好,高州是全国绿化模范县,森林覆盖率68.49%,位居全国前列。
这里,七山一水两分田,土壤肥沃、地貌多元、气候多样、生态良好,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温室大棚,成为四季弥漫着花果鱼米香气的农业天堂。
如果说这些不可多得的自然禀赋是高州农业的最大底气,那乘势而上、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就是成就全省农业第一大县的高州秘诀。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强基强链。高州形成了“1+3+6+3”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即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引领,建设3个国家级重点产业项目: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资 ;源 之.家.】、国家级田园综合体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罗非鱼);6个省级重点产业项目:广东省跨县集群产业园2个(荔枝、生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还建有3个大型生猪养殖项目,以及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有力引领带动全市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强基、提质、长链、融合、富民。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在荔枝、龙眼产业镇打造了一条长39公里的甜美果海示范带;沿着市域中部鉴江水系,以河为带,打造长60公里、贯通城乡的鉴江印象乡村振兴示范带……高州按照“县一片、镇一村、村一组”的工作思路,推动“5+27”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即建设县级5条380公里、镇级27条283公里示范带,覆【资 ;源 之.家.】盖全域。示范带里,现代农业产业园、精品村、特色景点、万亩果林互相交织。
——扶持培育百家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富农。广药王老吉建设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建成投产;创新建设59个“田头智慧小站”;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电商企业壮大至1700多家,电商从业人员3万多人;省市两级农业龙头企业达100家;农民合作社成员有3万人,带动农户8万多户,年销售农产品总值超12亿元……
2022年,高州成为国家首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2020年来,累计获评国家级示范或试点称号28个。2023年前三季度,高州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38.35亿元,同比增长5.5%。
成绩单2
粮食产量“夺银” 稻【资 ;源 之.家.】谷产量第一
《年鉴》显示,粮食产量全省十强中,高州以40.51万吨的总产量位列全省第二。其中,高州稻谷产量38.64万吨,全省首位。2022年,是高州粮食产业发展里程碑式的一年,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正式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州米开启了新篇章。“粤西粮仓”有力扛起农业大县担当,稳住粮食基本盘。
2022年4月,在高州市宝光街道八角山村委会车田尾村水稻示范基地,来自省的专家团队带来的水稻生产全流程无人技术,让高州农人连连惊叹。茂名首个无人农场落地,高州迈出了农业现代化的一大步。
2022年5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公示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名单,共有53个产业园进入公示名单。高州市丝苗米产业【资 ;源 之.家.】园作为特色产业园入选。
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规划范围跨石鼓镇、镇江镇、沙田镇、宝光街道4个镇(街道),产业园内丝苗米种植面积约10万亩,年产量约12万吨。
2022年11月,走进位于高州市石鼓镇九罡工业园的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丝苗米加工车间,浓浓的米香扑鼻而来。
三层楼高的丝苗米加工车间里,摆放着密密麻麻的现代化机械。技术人员只需点点按钮,稻谷便按需从三楼储藏区顺着管道输送到二楼。经过初筛、脱壳、二筛、分离、碾米、抛光等工序,再顺着管道输送到一楼,完成自动打包、装车。
“只需5个人就能实现日产200吨丝苗米。”高州市广东荔晶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陈祥挺介绍,这套全自动化的丝苗米生产线投资超5000【资 ;源 之.家.】万元,能实现从稻谷烘干、加工、分拣、包装一体化自动化生产。随着该生产线的投入,困扰多年的稻米加工短板得到补齐。
串联起生产、加工、科技、流通全产业链的高州市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背后是国家级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是跨4个镇街的10万亩优质丝苗米产业基地,是5000户受益农户。高州通过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向市场发出“高州有好米”的最强信号。
今年受台风影响,高州连番遭遇强降雨极端天气,就在大家都为水稻收成担忧的时候,高州再次扛住压力,展现“粤西粮仓”担当。
11月3日下午,省、市专家组对2023年高州市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在位于高州市东岸镇岑山村的千亩示范片,专家组通过现场抽【资 ;源 之.家.】检,最终测得亩均单产近620公斤,节本增效达5%以上,多项指标获得优秀等级。“挺住了连番极端天气,能保持这样的产能,我们认为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专家组组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李小宁说。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补齐、建强产业链,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引领示范带动小农户;建起市镇村三级服务协办体系,对农业生产托管的模式、流程、收益、范围等进行完善……目前,高州建成高标准农田53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52.8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7.94%,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57.23%。
2023年前三季度,高州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春收、夏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54万亩,粮食产量21.21万【资 ;源 之.家.】吨,稳中有增。
成绩单3
水果产量蝉联冠军并保持增长
《年鉴》显示,水果产量全省十强中茂名占三席,其中高州市以198.13万吨的产量蝉联全省冠军并保持增长。作为全国水果第一县,高州年年攀高,把“土特产”做成百亿富民大产业。
高州荔枝、高州龙眼、高州香蕉3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历史最久、面积最广、产量最大、品种最全、品质最优、产业最旺,这是高州荔枝的“六个最”;高州是全国最大龙眼产业基地,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20万吨,其中品质最好的储良龙眼种植面积26万亩,占总面积八成。
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万亩连片荔枝林郁郁葱葱,放眼望去,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植资源圃、中国荔枝大会会址、RCEP广【资 ;源 之.家.】东高州荔枝龙眼国际采购交易中心等现代化平台镶嵌其间。千年贡园、贵妃广场、栓马树贡园、百荔园、状元驿道……这条小东江畔的美丽乡村里,现代与传统互相交融,共同托起了万千果农的致富梦。
一条最美荔乡公里,串联起了根子镇柏桥村、元坝村、分界镇南山村等。沿线近8公里,两岸不仅有全国最大的荔枝生产基地,还有全国最大的桂圆交易市场。荔枝龙眼的鲜果、加工、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年吸引游客300万人次。其中,柏桥村实现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小小荔枝,结出乡村振兴累累硕果。
从“柏桥经验”来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通产业链,一个荔枝产业链党委凝聚发展最强动力,一个农创园留住青年人才……这些背后,是高州多年的谋篇布局。
近【资 ;源 之.家.】年来,高州按照茂名市委、市政府关于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的部署,持续打好荔枝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致力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
整县推进,撬动76个建设主体建成普惠性冷场保鲜设施263个,解决水果保鲜“最先一公里”难题;引入龙头企业,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连续多年办好中国荔枝产业大会、荔枝文化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打响品牌;政府为企业搭台,企业为农户兜底,带着好果子“走出去”,把大客商、大企业“请进来”,拓宽朋友圈;深挖文化,开展水果定制行动,从“卖水果”走向“卖文化”转变……一连串的“高州打法”环环相扣。
“我们果农只需要一心【资 ;源 之.家.】一意种好果,其他的都不用操心。”柏桥村果农黎火佳的一句话,不仅道出了高州果农心声,还是高州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现状的最好证明。
今年前三季度,高州又交出水果产业漂亮成绩单:整体价稳量高。前三季度,水果总产量167.97万吨,同比增长6.1%;荔枝种植面积59.08万亩,产量24.64万吨,同比增长15.1%;龙眼种植面积33万亩,产量22.73万吨,同比增长23.9%;香蕉产量89.65万吨,同比增长3.1%。今年高州荔枝、龙眼销售价格比去年略高,荔农普遍增收20%以上,又一年实现丰产丰收。
成绩单4
蔬菜产量进入全省前十
《年鉴》显示,高州市蔬菜产量以10.04万吨进入全省前十,排在第七位。高州是广东最【资 ;源 之.家.】大的北运菜生产基地,冬种是高州农民重要的增收途径。据悉,前三季度,高州市蔬菜总产量79.78万吨,同比增长1.3%。当前正值冬种关键时期,得益于及早谋划,今年高州冬种蔬菜有望实现面积、产量、产值三丰收。
11月,正值秋收冬种的关键期。10日下午,在石鼓镇沙坡村,刚刚收获完的土地经过短暂的休整打理,又种上甘薯、花生、玉米等农作物。银灰色的薄膜上、一个个整齐的小土坑里,一株株辣椒苗已经有30厘米高,长势喜人。
据介绍,针对2023年的水稻生产受到一定气候影响的情况,沙坡村在水稻收割之后,大力推广和引导周边的农户积极进行冬种生产,增加今年的粮食产量和收入。目前,已种了80亩辣椒、400亩甘薯、700亩玉【资 ;源 之.家.】米,全村的冬种生产完成了超过80%的面积。
不远处的深埇村,深埇文化生态园里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农机穿梭其间,翻新土壤,村民们低着头、弯着腰为刚播下种子的菜田盖上薄膜。刚刚收获完的土地,经过短暂的休整打理,顾不上“休息”又种上各式蔬菜瓜果。银灰色的薄膜上,一个个整齐的小土坑里一株株菜苗已有20厘米出头。
走进高州市传统北运菜大镇泗水镇,公路两旁的菜田连片。在一片片方方正正的菜田里,一排排比人还高的攀藤支架上,挂着一个个硕大饱满的苦瓜;细长的青瓜长廊,一边结满了果,一边又开出了细细的小黄花,一茬接一茬……
秋收罢,冬种始,高州四季无闲田。在一些冬种大镇,秋收过后土地经过简单的翻整,又开始种上各种蔬菜,【资 ;源 之.家.】这是高州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高州是广东省的农产品产出大市,通过气候优势种植反季节蔬菜,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效并重。目前,高州北运菜的网点已经辐射到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区的20多个大中城市,为冬季北方“菜篮子”提供有效保障。高州已经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四季豆、青瓜、小南瓜、金丝瓜等优良品种20多个。
“连日来,高州市加速推进秋收进度,全力抓好冬种生产,确保农业生产有序开展。”高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梁子胜介绍,2023年高州市冬种作物计划总面积28.85万亩,比2022年增加0.844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5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2.23万亩、药材种植面【资 ;源 之.家.】积1.07万亩。目前,高州市冬种各项工作已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