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题:借力数字赋能 “互联网+旅游”如何加速旅游业复苏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陈爱平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11月30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互联网+旅游”营商环境,以数字赋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业界认为,互联网技术能有效推动旅游业与多行业融合和相互促进,有望实现“乘数效应”,助力旅游市场加速复苏,站上数字经济红利“风口”。
利好政策推动“互联网+旅游”发展提速
意见提出,到2022年,旅游景区互联网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建成一批智慧景区、度假区、村镇,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到2025年,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基本实现智慧化转型升级,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规模大幅提升。
根据意见,各类景区、度假区要着力提高5G网络覆盖水平,加快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引导标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无人化、非接触式设施的普及应用。同时,各地应有效整合文旅、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及时发布景区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气象预警等信息,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
意见鼓励旅游景区、饭店、博物馆等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有效整合线下文旅资源,在线上实现门票预订、旅游信息展示、文旅创意产品销售等功能;支持总结和推广全域旅游发展经验,推动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城市,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线路。
意见鼓励各地扶持旅游创新创业,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引导旅游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加强数字科技应用是转换动能、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互联网+旅游”发展措施,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育具有智能交互特征的文旅新业态。
数字科技让旅游业“蝶变”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5G商用将带动超过8万亿元的信息消费,其中旅游是重要的垂直行业应用场景之一。新基建提速、文旅融合日益加深、垂直行业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旅游业在遭受新冠疫情重创后正加速恢复。
世界旅游联盟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报告称,数字科技发展正在丰富和创新旅游体验方式,催化旅游业态创新,市场主体也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
——引入新科技应用丰富人们游览体验。中国联通集团文化旅游行业总经理李玲介绍,中国联通已经在旅游行业管理、服务和营销领域开发诸多应用,包括“5G+AR云”产品、“5G文物修复助手”“5G文旅互动直播”“超高清云转播”等;在智慧博物馆、智慧图书馆、智慧景区等领域相继推出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丰富观众体验。
——智慧化管理手段在各地纷纷落地。据戴斌介绍,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游客进景区和文化场馆实行预约制,加快了智慧旅游在行前、游中和评价各环节的应用,扫码入园、刷脸通行、无接触服务、机器人送餐等技术创新已经进入消费场景。
加速跨行业融合 实现“乘数效应”
在业界看来,当前以“互联网+”赋能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瓶颈。中国联通与腾讯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智慧文旅5G应用白皮书》指出,目前,高频可消费类数字文旅产品不足,又可能因急于全盘线上化而在生产、管理、服务中产生新的风险;此外,数据安全管理与智慧旅游建设标准不够完善,5G基建及智慧化改造成本较高,部分旅游企业升级改造意愿不强。
如何通过推进“互联网+旅游”,促进旅游业与其他行业融合,更好实现“乘数效应”?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认为,一方面,要用新兴科技赋能线下文旅消费场景,让游客体验变得更加舒适、立体和丰富;另一方面,要提高互联网平台的文旅内容生产能力,用更优质的产品吸引消费群体。
业内建议,应优化供给结构,创新线上体验,引导新型消费;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构建涉旅数字安全体系;各地各部门之间也应加强分享“互联网+旅游”发展成果和经验。
西藏日喀则联合携程集团打造的“珠峰文化旅游体验馆”近日上线,吸引全国游客线上遍览高原美景。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孟文海介绍,用新技术、新模式“智慧援藏”,能更好推介自然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山区,助力脱贫致富。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认为,应以数字科技架起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之“桥”,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他说,“互联网+旅游”还应倡导文明旅游风尚,让广大群众在高质量旅游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