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020年第一季度,清城区共受理手机消费投诉82宗,占全部商品类投诉的10.26%,这引起清城区消委会关注。为此,清城区消委会选取了部分新型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注意防范。
案例
01
充值赠手机,商家却跑路
市民冯先生于2019年6月在清城区先锋路某手机店参加免费赠送手机活动,当时该店铺承诺只需支付2100元便可免费获得手机,该费用将会以话费的形式每月返还80元,并且还将额外赠送2700元话费,即一共返回4800元话费。
但该店铺只返还了8个月共640元话费便不再返还。市民冯先生去该店询问时才发现商家店门关闭,经查该店已注销,无法再联系到经营者。
02
实付金额超出手机正常价格50%以上
市民李先生投诉某手机店,称自己2019年8月购买的一款手机,价格为1899元,首付为0元。李先生交了100元定金,销售人员即为其办理了分期付款,余款分15个月还清,每月支付188元。然而,真正仔细算下来,这台手机总花费金额高达2920元,比原价贵了50%以上。
03
购机直降,欠了话费却被催贷
日前,市民小潘到某通信营业厅买手机,营业员称,只要办理每月99元话费的套餐,买手机就可以直降800元。小潘花了199元办理了业务,买到了售价为999元的手机。今年2月,小潘收到一条催债短信,被告知其话费已经逾期七天,合约机欠款78.08元,近期将上传逾期信息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小潘对此迷惑不解,坚称从未办理过贷款业务。
后经查询得知,营业员办理的直降800元手机优惠其实是一笔贷款,是由某金融科技公司与某通信运营商合作推出的分期消费模式,为用户提供低价购机、话费还款的分期服务。小潘欲注销账号,却被营业员告知,必须交满当时优惠的800元,还有违约金1000多元,才能销户。
除以降费为吸引外,有的商家还以送电动自行车、手表、流量以及帮缴物业管理费等名义,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其办理了分期贷款。部分消费者因不知道这笔分期贷款的存在,结果出现逾期记录。
分析
清城区消委会
分析第一季度案例
总结了几个规律
01
隐瞒贷款实质
商家使用“手机免费送”、“购机直降”、“信用购机”等口号进行手机促销,实质上是一种手机营销手段,本质为“分期购机”。为消费者办理这项业务期间,用“优惠”包装“贷款”,却对分期贷款实质闭口不提,更没有提醒消费者如不按期缴费将承担违约惩罚,还影响征信。
02
变相收费名目多
消费者购买后,高额的利息和各种费用随之而来。表面看是低利息甚至“零利息”,内里包含的各种服务费、手续费、保险费、担保费等额外费用却未向消费者提及,各项费用加起来比利息还高。部分商家通过销售合约机、绑定话费或流量套餐等手法,设置繁琐的使用细则和注销手续,从后续扣费中牟利。
03
标准内容不清晰
部分商家在开展业务时避重就轻,未在显著位置公示公布所有收费业务及标准,亦未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有关收费标准、安全注意事项、风险警示和限制权利条款等,甚至存在合同不给消费者的现象。
提醒
清城区消委会提醒:
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
要理性科学消费
了解清楚自己
在消费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是要注意选择信誉良好、运营时间长的正规商家进行购买。
二是面对商家极力推销的机型要保持清晰的认知,切忌头脑一热下决定。
三是要看清合同细则,问清楚是否涉及消费贷款,贷款利率是多少,是否有服务费、分期手续费、保险费等额外费用,并计算清楚实付金额,做好比较。
四是加强维权意识,要求商家在相关凭证上注明承诺,并妥善保存相关的宣传广告资料、购买凭证、贷款合同和维修资料等相关证据,以便科学维权。
当消费者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商家存在虚假宣传、掺杂售假、无故拖延等违法行为时,及时拨打12315或12345电话进行投诉,或向区消委会、市场监管部门反映。遇到店铺关门跑路的情况及时报警,并按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向有关部门申请仲裁。
来 源:清远+
编 辑:郭小京
校 对:喵果果